2.765

2022影响因子

(CJCR)

  • 中文核心
  • EI
  • 中国科技核心
  • Scopus
  • CSCD
  • 英国科学文摘

留言板

尊敬的读者、作者、审稿人, 关于本刊的投稿、审稿、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,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。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。谢谢您的支持!

姓名
邮箱
手机号码
标题
留言内容
验证码

1997年  第23卷  第3期

论文与报告
关于子带编码中的最优对称小波
贾沛璋, 李海涛
1997, 23(3): 289-296.
摘要:
线性相位的对称小波在信号或图像压缩中有广泛的应用.对称小波有几个自由度的 选择灵活性,可以依信号或图像类型选择最优小波.文中讨论子带编码中的最优对称小波问 题,其最优性能指标为编码增益Gsbc达极大.对于平稳随机信号,最优小波唯一依赖信号的谱 密度.最后给出了几种典型谱密度分布所对应的最优对称小波.
一类混杂系统的广义Petri网模型
徐心和, 李政国, 李彦平
1997, 23(3): 297-301.
摘要:
提出一种含有变形连续时不变系统状态方程的广义Petri网,并用它为一类混杂系 统建模:宏观为Petri网;微观为变形的线性时不变状态方程.同时研究了所提出的混合状态 的演变规则、运行轨迹和状态方程.
综合集成的构思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
戴汝为, 郝红卫
1997, 23(3): 302-307.
摘要:
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(metasynthesis)的构思用于模式识别,即用基于监督 学习的网络进行集成,把若干个由不同方法构成的识别系统所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加工,经过 由人指导的学习,综合了各个系统的优点,从而获得比单个系统性能更好的识别结果.对四个 自由手写数字识别系统进行综合集成的实验,充分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.更进一步,把基于 监督学习的网络集成法,用于手写汉字识别中关于"模板"(templet)的建立,起到了模拟形象 思维的作用,从而为识别自由手写汉字打下了基础.
闭环系统辨识的偏差最小二乘法
张颖, 冯纯伯
1997, 23(3): 308-313.
摘要:
研究有色噪声扰动下反馈未知的闭环系统的无偏辨识问题,提出了一种偏差补偿最 小二乘法.应用这种方法,在噪声未建模的情况下,即可获得前向通道中对象模型和反馈通道 中控制器模型参数的渐近无偏估计.
控制系统故障树自动建造的一种方法
简志敏, 胡东成, 童诗白
1997, 23(3): 314-318.
摘要:
提出一种改进的有向图法--一般有向图法.使用这一方法,不但能较好地完成简 单控制系统的自动建树,而且可以较好地完成有较复杂控制结构的控制系统的自动建树,克 服了传统有向图法自动建树的困难.
预防阈值控制策略及其实现
涂菶生, 宋东平, Sheldon XC Lou
1997, 23(3): 319-324.
摘要:
对机器故障为一般概率分布的不可靠制造系统,提出一种预防阈值控制策略和实现 这一控制策略的参数优化方法.应用扰动分析法得到性能指标对控制参数的灵敏度估计,并 证明了估计的无偏性,又利用随机逼近技术优化控制参数.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 性.
多层感知器的局部化设计
许力
1997, 23(3): 325-331.
摘要:
结合前馈网络的全局化设计和局部化设计的各自特点,提出一种由多个既独立又关 联的同构子网络构成的局部化多层感知器.仿真结果表明,该网络对复杂非线性系统具有良 好的学习性能,并适用于学习控制的直接逆模型法和远程学习法.
非线性NARMAX模型的ARMAX模型全局线性化
秦滨, 韩志刚
1997, 23(3): 332-337.
摘要:
提出了基于NARMAX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全局线性化方法.该方法用时变的 ARMAX模型近似描述非线性NARMAX模型.证明了这一线性化方法的有界性,并给出了 相应的实现方法.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.
仿射非线性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镇定
陈彭年, 韩正之, 张钟俊
1997, 23(3): 338-344.
摘要:
对能用状态反馈镇定且完全能观的仿射非线性系统,给出了保证闭环系统渐近稳定 的动态补偿器的设计方法.
RGIA算法的QR分解实现
孟晓风, 王行仁
1997, 23(3): 345-353.
摘要:
提出递推辨识算法一般形式(简称RGIA)的QR分解实现方法,并推导出相应的基 于HOUSEHOLDER变换的快速递推算法.该算法可用于各种递推辨识算法中,以减小增益 矩阵计算的误差积累和传递,提高辨识精度,同时减少了计算所需的运算量.数值仿真结果表 明该算法是正确的.
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输出跟踪
马晓军, 文传源
1997, 23(3): 354-360.
摘要:
研究具有非线性参数化的非线性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.采用时变状态反馈控制律, 指数镇定输出跟踪误差,并保证非线性系统的所有状态是有界的.为了实现时变状态反馈控 制律,设计高增益鲁棒观测器观测构造该控制律所需要的状态,使得整个闭环系统的输出能 渐近跟踪期望输出,且该闭环系统中所有信号都是有界的.
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
张天平, 冯纯伯
1997, 23(3): 361-369.
摘要:
对一类具有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,根据滑模控制原理并利用模糊系统的逼近能 力,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.控制结构中采用模糊系统自适应朴偿 过程的不确定性.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,证明了控制算法是全局稳定的,跟踪误差可收敛到 零的一个邻域内.
基于行为表达式的任意随机Petri网的品质分析
蒋昌俊, 郑应平, 疏松桂
1997, 23(3): 370-376.
摘要:
提出一种基于行为表达式的品质分析方法,可以做任意分布的有界或无界随机 Petri网的品质分析.该方法不仅拓广了分析范围,解决了文献[4]中没有解决的问题,而且 不必画出Petri网的可达标识图,使分析过程更为简洁.
短文
随机多变量系统的结构与参数不变量辨识
胡德文, 温熙森, 王正志
1997, 23(3): 377-381.
摘要:
引入多变量系统Markov参数矩阵相关分析下的最优输入设计向量,得到Markov 参数矩阵估汁.在此基础上,推导出有色噪声干扰下多变量线性系统Kronecker结构不变量 与参数不变量的递推辨识算法.
过阻尼过程的预测控制及其在工业热处理炉上的应用
李平, 王树青, 王骥程
1997, 23(3): 382-386.
摘要:
针对过阻尼过程,基于简化的脉冲响应模型,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控制算法,并且 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工业热处理炉的温度控制中.
奇异H∞控制问题的二次矩阵不等式的可解性
忻欣, 冯纯伯
1997, 23(3): 387-390.
摘要:
研究具有无穷远零点的奇异H∞控制问题的二次矩阵不等式的可解性,证明了通过 求解广义特征值问题,可以直接求得二次矩阵不等式的解,从而简化了原需通过复杂的系统 分解和变换来求解二次矩阵不等式的方法.文中建立了基于几何控制理论和基于J-无损分 解理论的两种不同的奇异H∞控制分析方法之间的联系,并揭示了具有无穷远零点的奇异 H∞控制系统的特征空间结构.
避免死锁调度的数学建模与求解
杨盛, 吴澄
1997, 23(3): 391-395.
摘要:
通过引入"资源分配函数"的概念建立了以最短加工时间为目标函数的制造系统避 免死锁调度的数学模型,给出了该模型在两进程情况的最优解算法和多进程情况的可行解 算法.
基于ANN模型的非线性自校正预测控制器
王殿辉, 柴天佑
1997, 23(3): 396-399.
摘要:
采用局部建模和线性化方法,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(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--ANN)模型的非线性自校正预测控制算法.仿真实例表明,所提控制策略可有效地 控制某些未知多变量非线性动态系统.
基于IDEF0的CIMS底层控制Petri网模型的自动生成方法
王君英, 段广洪
1997, 23(3): 400-403.
摘要:
IDEF0广泛用于CIMS的功能说明,Petri网适用于对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模.在 CIMS中,两者结合起来,对于CIMS底层控制、生产调度、动态仿真都具有重要意义.文中研 究了IDEF0的形式化描述方法,讨论了有关概念,给出了由IDEF0生成Petri网的形式化方 法,并用一例说明其整体思想.
离散事件系统的一种N步在线监控策略
古天龙, 高衿畅, 周春晖
1997, 23(3): 404-407.
摘要:
文中给出了离散事件系统的一种N步在线监控策略.其特点是控制策略取决于系 统当前运行的N步后继运行投影或预测,无需计算非能控语言的上限能控子语言,通过适当 选取N,仍可保证系统的最优运行.同时还给出了与之相关的一些理论结果.
一类可修非周期Fork-Join排队网络分析
丁连宇, 杨德礼
1997, 23(3): 408-412.
摘要:
研究一类排队空间有限且服务台可修的非周期Fork-Join排队网络,给出求解稳态 概率的直接法和等效法,并计算一些排队指标和可修指标(如稳态队长、服务台的可用度和服 务台的失效概率),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其正确性.
一般模型2-D系统干扰解耦观测器设计
方勇, 杨成梧
1997, 23(3): 413-417.
摘要:
提出了一般模型2-D系统(2DGM)的观测器关于干扰解耦的条件,并给出了2DGM 干扰解耦观测器的两种设计方法和算例.
研究简报
一类串联排队网络的局部函数表达式
刘端华, 涂菶生
1997, 23(3): 418-420.
摘要:
不确定噪声下确保连续LQG最优控制目标的扰动界
奚宏生, 杨孝先
1997, 23(3): 421-423.
摘要:
算术心算过程40Hz脑电事件相关电位的分维特性研究
张作生, 公佩祥, 彭虎, 李江明
1997, 23(3): 424-427.
摘要:
学术活动报道
从IFAC'96世界大会看自动控制发展的若干动向
郑应平
1997, 23(3): 428-431.
摘要:
IFAC世界大会较之任何专题性的国际学术会议都具有远为深刻的意义.它从基础理论、工程技术 到各方面社会应用,都进行了极为广泛而深入的讨论.这次大会的论文数和代表人数都是空前的.其内 容涉及九大领域,46个分支,共有245个分组.十八大卷1500篇论文浩如烟海.本文不可能对各具体分 支分门别类进行评述.这里只能根据各种特邀报告和专题小组(PANEL)讨论的组织及其内容从宏观上 介绍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和新的发展动向,供大家参考.